Skip to content

恒温器制作

1、器材准备

  • 工具:尖嘴镊子,尖嘴钳子,装修刀,电烙铁,卡尺。

  • 元配件:紫铜管,18B20,0.2mm 镍铬丝,0.9mm 毛细管,15MM*7MM 硅胶管,2、3 线排线,热缩管

  • 电子元器件:18B20 温度传感器(焊接好

2、制作过程

  1. 取 0.2MM 镍铬丝 66MM,取 0.9MM 毛细管 58.5MM。

  2. 让镍铬丝穿进毛细管。

  3. 取来铜管。如图 1 右

    图 1

     

  4. 如图 2,毛细管从左孔穿过,然后从管的右端口出来约 30MM。如果穿线时不太容易穿过紫铜小孔,可以用电磨机把它稍微磨大一点(原直径是 1MM,可以加大到 1.5MM)

    图 2

     

  5. 右手拿着铜管转动,使用毛细管密绕 25 圈地到铜管上,如图 3 右

    图 3

     

  6. 使用工厂定制胶水或优质 502 胶均匀涂在绕的毛细管上,在胶水的帮助下匝间能粘合在一起,又与铜管连在一起成一个整体,如图 4。

    图 4

     

  7. 18B20 的接 3 线排线

    图 5

    如图 5,18B20 的字符面朝向我们,脚 1 接地(电源负极),脚 2 接输出,脚 3 接电源正极。接线时先把 18B20 刮一下氧化层,然后将 3 线排线缠绕在对应的三个引脚上,再用烙铁进行焊接,如图 6,焊接后用热缩管保护,然后在热缩管上标出一个黑色记号,表示插入到紫铜管的位置,如图 7。

    图 6(18B20 的文字面朝我们,黄线接地,黑线接输出。红线接电源正极,3 排线的左 1 接红线, 左 2 接黑线,左 3 接黄线)

    图 7

    图 7 上热缩管上有黑色标记,离 18B20 的顶约 13MM(18B20 高约 5MM)

  8. 将已经正确接线的 18B20 插入到右端的管内,如图 8,使得 18B20 离图 8 左图的左端口的距离 17MM,然后用尖嘴钳子将右端夹瘪, 使管内的 18B20 固定下来,也不能从右端口拉出来,如图 8 右。还可以从图中看出,18B20 已经完全埋在管内,至少有 3 圈毛细管盖过了它。 之后在被夹瘪的位置打上适量工厂胶水或优质 502 胶水,保证夹瘪位置的铜管与里面的 5 根热缩管粘合成一个整体

    图 8

     

  9. 等夹瘪脱水固化后,取来硅胶管(外套),如图 9,外径 15MM,内径 7MM,长 30MM。

    让图 9 中的芯子左端,插入到硅胶管的右端,右手一边朝箭头方向转动芯子,一边挤压芯子,直到芯子完全进入硅胶管内。注意:箭头的方向,叫右手螺旋方向,4 指的方向是转动方向,大拇指是进前进的方向。(这一步很重要,要不然会把绕的电阻丝搞松搞乱,或不均匀,造成精度大大降低)

    图 9

    注:因为硅胶管是 30MM 长,紫铜管也是 30MM,故当内芯完全插入到硅胶管里时,应该两头是对齐的。

  10. 镍铬电阻丝接线

镍铬电阻丝接 2 排线,接线没有方向性,接电组丝时先缠绕,然后使用助焊剂进行焊接,最后也要加上热缩管。

  1. 将两组排线共 5 根用热缩管包住,如图 10,黄色部分是热缩管。

图 10

  1. 加盖两个红帽子

取两个红帽子,用剪刀剪出小孔,然后套到硅胶的两头 (用剪刀将其中的右边帽子剪掉 10MM) ,如图 11,左边的帽子压到底,完全包住硅胶左端,两个帽子合并起来把硅胶外套完全包裹起来。

注:右边的帽子剪的孔尽量小,避免散热,左边的帽子剪的孔类似椭圆,窄的宽度比水银体温计的有刻度的地方要小点。小一点的好处用来夹住体温计,使体温计不能轻易动起来或滑落掉。

图 11

注:以上的制作方法做了更改:之前的硅胶外套改成了尼龙外套,这样省了一些步骤。

白色的是尼龙外套

注:恒温器的制作事项

有一个根线没有没有套热缩管

芯子 +18B20

加了标记定位

成品